您的位置:首页 > > 精选知识 >

台城韦庄和刘禹锡(台城韦庄与刘禹锡对比)

导读 大家好,小房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台城韦庄和刘禹锡,台城韦庄与刘禹锡对比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台 城  ...

大家好,小房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台城韦庄和刘禹锡,台城韦庄与刘禹锡对比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台 城   刘禹锡   六朝皇帝,以奢侈荒淫著称,最末的那位陈后主更甚。

2、他在豪华的台城里,营造了结绮、临春、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,整天倚翠偎红,不理朝政,还自谱新曲《玉树后庭花》,填上淫词,让数以千计的美女边歌边舞。

3、可怎料笙歌未彻,隋兵已迫都门,楼上红灯,楼下战火,连成一片。

4、金粉南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结束了。

5、这首怀古诗,以古都金陵的核心——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,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。

6、   首句总写台城,综言六代,是一幅鸟瞰图。

7、“六代竞豪华”,乍看只是叙事,但前面冠以“台城”,便立刻使人联想到当年金陵王气,今日断瓦颓垣,这就有了形象。

8、“豪华”之前,着一“竞”字,直贯六朝三百多年历史及先后登基的近四十位帝王。

9、“竞”当然不是直观形象,但用它来点化“豪华”,使之化成了无数幅争奇斗巧、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,它比单幅图画提供的形象更为丰满。

10、   次句在画面上突出了结绮、临春两座凌空高楼(还应包括另一座“望仙阁”在内)。

11、“事最奢”是承上“豪华”而发的议论,“最”字接“竞”字,其奢为六朝之“最”,可说登峰造极,那么陈后主的下场如何,是不难想象了。

12、这一句看起来写两座高楼,而议论融化在形象中了。

13、这两座高楼,虽然只是静止的形象,但诗句却能引起读者对楼台中人和事的联翩浮想。

14、似见帘幕重重之内,香雾缥缈之中,舞影翩翩,轻歌阵阵,陈后主与妖姬艳女们正在纵情作乐。

15、诗的容量就因“结绮临春”引起的联想而更加扩展了。

16、   第三句记楼台今昔。

17、眼前野草丛生,满目疮痍,这与当年“万户千门”的繁华景象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。

18、一个“成”字,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。

19、数百年前的盛景,似乎一下子就变成了野草,其中极富深意。

20、我们仿佛置身于惨碧凄迷的瓦砾堆中,当年粉黛青蛾,依稀可见;今日累累白骨,怵目惊心。

21、   结句论述陈后主失国因由,诗人改用听觉形象来表达,在“千门万户成野草”的凄凉情景中,仿佛隐约可闻《玉树后庭花》的乐曲在空际回荡。

22、这歌声使人联想到当年翠袖红毡,缓歌曼舞的场面,不禁使人对这一幕幕历史悲剧发出深沉的感叹。

23、   怀古诗往往要抒发议论的,但这首诗不作抽象的议论,而是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,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。

24、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,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,发人深思,引人遐想。

25、这样,我们毫不感到是在听诗人枯燥地讥评古人古事,只感到在读诗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。

26、   台城》韦庄诗中说台城柳无情的作用是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   诗歌并没有直接向读者展示台城的破败情状,相反倒是呈现出了一幅颇具江南风味的图景:江雨霏霏,江岸小草细长,鸟在清亮鸣叫,江堤杨柳茂密如同烟笼。

27、这四样景物的组合,便是典型的“正是江南好风景”(杜甫《江南逢李龟年》)了。

28、然而当我们细细品味,注意到几个能体现诗人情感态度的“关键词”,就会发现本诗的内蕴并非“点染风景” 可尽。

29、   先看“空”。

30、最容易使我们想起诗圣杜甫《蜀相》里的 “隔叶黄鹂空好音”。

31、为什么“空”?杜甫言“空”,是因为丞相祠堂无人来拜,黄鹂啼声虽美,却无人来听,进而叩出:诸葛武侯功业虽著,却已为人所忘。

32、韦庄言“空”,则是因六朝繁华早已“如梦”消逝,人事不再,啼声虽美,同样无人来听。

33、此一“空”字,立时点出了台城的不胜萧瑟之状。

34、再是“无情”,草木本就无情,又何故指责它无情?可见诗人实际上是把台城柳当成有情之物来写的。

35、而从传统的物象运用上来看,“柳”也的确与人情相关:在离别时分折柳相赠(蕴一“留”字),离别后睹柳伤情(如柳永词“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晓风残月”),而“六朝”的衰亡正是一个时代的告别,近人毛泽东有词云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, 在韦庄眼中,为六朝的离别作见证的柳也该“老去”才是,但却“依旧烟笼十里堤”,一片枝繁叶茂。

36、要注意此句中“依旧”两字,它使人油然想起刘禹锡《石头城》“淮水东边旧时月,夜深还过女墙来”中的“还”字,它们都形成了今昔对比,并在里面蕴含了诗人对“世事变迁”的深沉感喟。

37、恐也正因为“柳”在传统物象中的特殊功用,才会使诗人用上了“最是”一词。

38、“无情最是”的正常语序是“最无情是”,倒装的用意不言而喻,在强化台城柳“无情”的同时,又凸现了一个回顾历史带点“怨”气的诗人的形象。

39、   而如果考虑到诗人生活在晚唐,则我们会发现诗人与其说是在感喟“台城”,还不如说在感喟自己这个与当年六朝越来越相像的朝代;与其说柳对六朝“无情”,还不如说柳还将“无情”地见证又一个时代的消逝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Baidu
map